生命查經 一齊復興
🗓 日期:2025年5月24日(六)
🕓 時間:下午4:00 開始
📍 地點:教會500號房
從2025年2月開始,張穎新牧師為我們度身設計了一套全新查經系列,旨在幫助深化團契與小組生活。我們渴望藉着更深入地查考神的話語,明白主的心意,並學習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祂的真理。今年約書亞團選讀《歷代志下》部分章節,正是一次屬靈生命的更新之旅!
這次查經特會以「生命查經 一齊復興」為主題,不僅有聖經互動活動,也有輕鬆的戶外、戶內聯誼,讓我們屬靈與情誼同步增長!
📖 特別節目一:《聖經問答及演繹比賽》
⏱ 時長:約1小時
👥 團友即場分組比賽,張牧師親自主領
📚 經文範圍:歷代志下第十至二十三章(可自由翻閱聖經)
💡 結合問答與角色演繹,深入有趣,屬靈又歡樂!
🗣 特別節目二:心得分享會
鼓勵弟兄姊妹分享查經過程中的領受與感動,彼此激勵,一同成長。
🏓🎲 興趣小組 & BBQ 晚會
下午4:00 開放興趣活動,包括 Pickleball 和桌上遊戲
🍖 晚上6:00 一同燒烤歡聚,享受美食與團契!
讓我們一齊來經歷這份「話語復興」的力量。
一齊查經、一齊復興!到時見!
Olisa 團友One-on-One:主角是Mandy 姊妹
相信很多弟兄姊妹都認識 Mandy和Teddy這對夫婦,在採訪 Mandy姊妹過程中,當知道她兒子名為Jeremiah (耶利米)時,我覺有點納罕,耶利米是「流淚先知」,她亦直言很少人用這名字為兒子命名, 原來Mandy是希望兒子長大後能聽從神的說話, 能為神用,可能就是「耶利米」原意:上帝能藉此人拆毁不義,和建造合神心意的事物吧!

Mandy 姊妹仍在工作,但她卻肩負起兩份事奉: 傳道部員和約書亞團契職員,熱心事奉,其動力究竟是從何而來呢?她告知只因年輕時一次死裡逃生,神從死亡邊緣將她拉回來的經歷。
她在一九九七年時,因要做心漏手術。這手術本就不複雜,(我乍聽心漏手術已覺很嚴重, Mandy道來卻有點雲淡風輕感覺,真佩服她的勇氣),這手術成功率99.9%。她在某主日崇拜後,在教會弟兄姊妹陪同下,往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做手術,豈料手術出了岔子,醫生亦解釋不到原由,只知道當時十分危急,通知家人她會有生命危險,弟兄姊妹紛紛在醫院二十四小時為她代禱,未婚夫Teddy匆忙從加拿大回港見她最後一面,最後 Mandy都能脫離危險,雖然醒來後整個人水腫,認不出家人朋友,聲帶不知如何被割掉了,不能說話,吞嚥,要在ICU留醫。直到今天, Mandy亦不知道究竟當日手術出了甚麼問題,只知道當時情況危急,大動脉血管破裂,輸血達四公升(普通人血量大約五公升),心跳曾停頓,生存機會微乎其微,就算可活下來, 亦可能变成植物人或永久失憶,難怪Mandy 覺得可活下來,並且康復如常,是上帝的奇蹟了。

由ICU轉往普通病房後,首三星期病情都有起伏,最後亦要進行聲帶再造手術, 安裝人造聲帶,手術須在病人清醒下進行,故 只能局部麻醉,手術成功後,還要持續練習說話﹑吞嚥和行走……等動作,每一部份,每一階段若有閃失,都可能令她身體 機能受損。這艱辛過程,神都一一保守了,而且還保守她沒有發熱,因為醫生警告她,往後餘生, 若有發熱,必須立刻入院治療。發燒在一般人來說一是件普通事,對Mandy來說,可是危及生命的哩!
很多人遇到突如其來的災困,都會嘗試尋找原因,或是問「為何是我?」,怨上天不公, 但Mandy 姊妹憑信心,只倚靠我们的主,她不刨根究柢:究竟手術過程哪裡出錯?為何心臟手術竟割除了聲帶?…………她只會感恩, 心中反覆徘徊的是她教會牧師的話:人若能有机會反省,就當把握當下,做一些該做的事,別浪費生命,而教會復興,必先要認真看待個人靈命問題,並且要積極傳福音,讓人生命得救。
今天,Mandy感恩上帝賜给她一個兒子,亦有穩定工作,愛她的丈夫,她抱著回饋上帝的心(當然她明白上帝其實不須人的回饋,祂是創造我們的主啊,我們其實有何能力回饋衪呢!我們只須盡心﹑盡意﹑盡性﹑盡力愛衪就夠了。), 積極參與傳道部工作,努力接觸「新人」,傳福音; 在傳道部事奉4﹑5 年後,她感到要推動傳道工作,是須團契配合幫忙,所以她今年加入約書亞團契职員會,在團契積極推動落區派單張,鼓勵弟兄姊妹參加「三福」訓練,又嘗試在團契聚會前2-3小時舉行Pickleball 和 board game 活動,旨在團結弟兄姊妹,推動落區傳福音工作。她雖然忙碌, 亦不忘自己屬靈生命成長,不只參加團契「齊進深」查經班(有興趣可與William Pak聯絡,屬網上聚會),還持續不斷參與四海查經班。 Mandy不只全心全意投入事奉,還亦在事奉過程中帶動兒子幫助做PowerPoint, 希望兒子能在耳濡目染下早日受洗,丈夫 Teddy亦從旁協助事奉中種種工作。

中國詩經大雅「靡不有初,鮮克有终」,意思是人做事往往有一個美好的初心,但能盡心盡力,貫徹始終的則不多。Mandy信主三十多年,一直熱心事奉,在繁忙生活中不忘鼓勵弟兄姊妹齊齊參與,誠如她所言,傳福音是盡個人本份,至於對象接受與否,則是聖靈的工作了,故此傳福音工作,最要緊的是為對象禱告和學習交託,縱使對方一時間不能接受亦不必氣餒; 「我裁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上帝使它生長」(林前3:6)。種子撒下來,時候到了,就會有收成的一天。她貫徹大使命精神「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導他們遵守。看哪,我天天與你們同在,直到世代的終結。」(太28:19-20)

Mandy 姊妹,願神堅立你手所作的工,你手所作的工,願神堅立。阿門。
復活主日送暖
復活主日下午,約書亞團契七位弟兄姊妹,帶著復活主耶穌的愛,到教會附近的一所露宿者之家,向該處無家可歸人士送上上帝的安慰說話,以及一些物質的日常用品。
戰競和膽怯
當日陽光普照,氣溫接近攝氏十度。我們一行帶著預先準備好的物品,好像汽水﹑餅乾﹑朱古力﹑牙膏﹑牙刷﹑毛巾等出發。不過,大家的心都懷著戰競和膽怯,例如擔心言語溝通的困難,但也深信上主必為我們預備。
猶記得2 月寒冷天氣下,我們當中部分弟兄姊妹也曾到訪過這所露宿者之家。不過,當時由於天氣實在太冷,這些無家可歸人士多留在中心內取暖(慶幸是該中心日間都開放一個大廳給予露宿者一個聚腳取暖的地方),以致我們能夠接觸派發暖包的只是寥寥幾人。(已經在團契聚會作過分享,此處不贅。)
上帝的預備
今趟則大不同。春回大地,陽光普照,氣溫宜人,不少露宿者都坐在中心外曬太陽和傾談,正好給予我們一個與他們接觸的機會。
我們今次改變策略,不像上次一次過將所有物資「塞」給他們,而且採用「擠牙膏」的方法,一件一件給他們,以致我們能夠在多些時間與他們傾談,了解他們的處境。
策略調整
我們首先遞上汽水,待他們接過後就打開話題,表明我們的來意,就是送上一份從主耶穌基督而來的愛,趁復活主日與他們分享,然後進一步了解他們的生活處境,看一下我們預備好的物資,有那些可以幫助他們,到最後才發給Tims Card,使他們可以到隔鄰的「Tim仔記」吃一個簡餐。
我們大約逗留半小時,手上的物資已經派發出去。(由於小信,以致事前準備不足。)相比上次,我們接觸到的露宿者約15人左右。
五月團契分享 六月再出隊
我們計劃5月份團契聚會與大家分享今次的體驗,特別是看到上帝的預備﹑鼓勵和同在。6月份將會再次出隊,按部份露宿者提議,將會派送中餐飯盒,屆時再向團友集資。更重要是希望大家的參與。

隊長Mandy負責拍攝,所以不在照片之中。
後記: 答弟兄姊妹問
約書亞團契最近進行送暖活動的目的是什麼?
- 配合團契職員會今年新增「佈道外展」團職的事工。(為什麼設有這個團職?有感這方面過去沒有明確推動,以及新職員有這方面承擔。)
- 對上一次是10多年前(已忘記了是那年?)團契曾經攪過到市中心向露宿者派發麵包和個人衛生用品的Sandwich Run。當年活動的目的應該是大家有感自己的子女在WAY少年團契不時有這方面的行動,作為家長的我們,也該嚐試感受一下吧?(有錯,請當年團職更正。)
- 去年12月的送暖活動,只是配合11月份的團契聚後的跟進活動,沒有想過長期規劃,但也不想只是一次性的攪攪而已,所以才有4月的第二次活動。現在看來,相信未來一段時間(下一個冬季結束前,攪手應該還是會繼續推動下去,Stay Tuned。)
- 送暖活動好像是社會福利工作的範圍,團契以致教會的投入和參與有不同看法,個人的參與反而看法一致,這差異不在這討論。
- 總結是,如果抱著要看到福音的果子,帶人返教會為目的,這真是靠聖靈的工作。我們只是做一個關懷社區的基督徒,傳達一份愛心。事實上,社會上從不缺乏有愛心的人士。所以,團契上下大家沒有壓力,按自己的恩賜在不同的崗位事奉。
- 至於由此帶出的另一個問題,是教會內也有弟兄姊妹需要關心的問題? 這個「先對內﹑後對外」的問題,就留待有關持份者解答。
亞撒王 – 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
鍾志煌
團契連續兩次查經,一口氣讀過三章關於以色列人分裂後,猶大的第三位君皇亞撒,一生管治猶大家的事蹟。你有沒有以下其中的一個反應?
- 那一代的猶太人,能夠活在一位敬畏耶和華領袖的管治下,安享太平的日子,真是幸福。用今天的處境,卽是沒有黃大仙頭注香,車公廟求籤,佛誕搶包山,和每日星座等等的玩意。只有教會主日崇拜,團契,查經班,也不用傳福音,因為全民皆信。
- 亞撒管治猶太人,一直尋求耶和華,直到三十五年後,才用自己的方法,處理一波可能發生的國家危機,控制結果,卻招來先知的責備和警告,其後他再沒有再尋求耶和華,直到死亡。用今天的講述,亞撒王晚節不保,他死後能否上天堂呢?
- 人就是沒有完美的,亞撒比較他先祖大衛,人格上已是優勝有餘,上主滿有憐憫,又怎能不接納他呢!
歷代志用了三章四十八節的經文,介紹亞撒,開始是用了一句很特別的句子:“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 翻查舊約聖經對當年王的判語,除了大衛王外(王下16v2)這是唯一的一次。如此看來,亞撒王在王國分裂後,他的政績就是不簡單,同時被耶和華所肯定。經文中記載亞撒王的軼事,有兩組明顯的重複用詞,是“尋求耶和華”和“砍下,除掉偶像之物”。“尋求耶和華”在歷下出現了十二次,有兩次是帶負面的形容,在亞撒王的生平,用了五次,四次正面和末後的一次“不尋求”。亞撒王尋求上主的表達,便是在國家中除掉偶像和拜外邦假神的行為,改變當時以色列人從多神信仰,歸回事奉獨一真神耶和華的生活。這是一段漫長的日子,雖要極大的耐心和毅力,上主用了一場戰爭,彰顯了祂奇妙的能力,扶助亞撒王不斷推行這項德政。以色列國民也得享太平的生活。
十六章記載了亞撒王的晚年,他似乎失去對上主耶和華的信心,用了自己看為正的方法,處理國家危機,結果是成功的,卻被先知責備他偏離過去對耶和華的倚靠。經文沒有記載他悔改,就是身患重病時亦不再尋求耶和華,直到生命的結束。經文亦沒有說明上主降災給他,他的生病也許只是上主給他一次試練,遺憾的是他沒有好好掌握回轉,生命就此結束。
什麼是“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呢?
從亞撒王的政績來說,就是除掉以色列人的偶像,引導他們相信和事奉獨一真神:耶和華上主,讓“耶和華”的名,在列國中被高舉,世人因此能夠認識和歸信祂。所有行為的焦點都是“上主耶和華”。
他個人晚年的固執(甩漏),當然會帶紿他傷痛,但沒有沒殺他過去引人歸正的正面果效。
亞撒王的一生,正在提醒今天的我們如何在信仰生活中,除掉有形和無形的偶像,專心仰賴上主,祂應許的平安與祝福,必不離開我們,別人更可以在我們的生命中看到“上主基督”,福音得以傳開。 個人的固執,是容易引誘我們偏離上主的引導,亞撒王的晚年,更是我們每天最好的警惕。
齊進深 – 團契/小組屬靈成長
從2025年2月開始,張穎新牧師為團契特別設計了一套全新的查經系列,幫助深化團契與小組生活。我們將透過深入研讀神的話語,更明白主的心意,並學習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祂的真理。
歷代志下 選讀
(約書亞團2025查經)
查經資料與方法已經按時在團契群組發放,亦可於以下專頁選讀:
五月查經重點:約沙法,查考經文:歷代志下 廿1~30
五月份團契的屬靈成長預先研習 (pre-study) 於 5月6日 星期一晚上八時用視像會議舉行:https://meet.google.com/upt-npax-xn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