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員會 2月23日團契聚會雖已曲終人散,但當晚聚會內容經已整理及編排,弟兄姊妹可到下列結連重溫;因專重版權及私穩,此頁只限登記會員才可參閱。 錄音及幻燈片需用大量數據,最好在WiFi模式下才好登入! 登入筆記簿
Category Archives: 分享
當跑的路
威伯 提摩太後書,一般都認為是保羅對提摩太的教導,甚至是遺訓,特別讀到保羅的那段說話:「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 (提後四7-8) 似乎是保羅在末了對自己的一個評價,也藉此去鼓勵提摩太。 在基督徒的圈子裏,這兩節金句很多時都在不同場合大派用場:對前輩的肯定、對後輩的鼓勵、等等……;有時,在事奉上力不從心,偶爾也濫用這句經文自我陶醉、借詞說任務完成,是要放下的時候,將福音的使命交託下一代,在不知不覺間,落在一個斷章取義、曲解作者原意的陷阱裏。 在鮑維均博士一個為期三日的講座 –「洪流中的信仰傳承」,內容以提摩太後書來帶出信息;一開始鮑維均博士引導大家再思保羅那句「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的意思;因為無論在中、外的聖經譯本,都以過去的時態「已經」作動詞,故此往往給讀者的感覺是:當保羅寫這封信給提摩太時,已經是到了人生的盡頭、油盡燈枯,是時候將使命交給下一代了。然而,鮑維均博士與一班研究希羅文化的學者,對聖經翻譯有寶貴的見地,其中一個是時態的運用,以致得到更準確的詮釋和翻譯;在這裏,學者們認為這時態應該是現在進行式,「已經」應該用「正在」來代替。當然,鮑博士亦以上文下理、保羅的生平來支持他的論點;他更指出在書信裏,保羅以詩篇廿二篇作為他對神在他困苦中信心的憑據。(參提後四17「 惟有主站在我旁邊,加給我力量,使福音被我盡都傳明,叫外邦人都聽見;我也從獅子口裡被救出來。」)從整篇書信的內容,字裏行間之中,都可以看到保羅寫這封信時,正是他生命歷程的高峰;保羅被囚獄中,是他定意選擇要去面對羅馬君王,在世界政權的中心宣講耶穌基督的福音。 在侍主的路上,雖然沒有急流勇退的念頭,但是在快要登六的我,體力已大不如前,很多事都過目即忘,手腳慢了,工作效率大減,大有力不從心之感覺!「洪流中的信仰傳承」對我有很大的提醒; 承擔主耶穌基督給我們的使命,是一生之久的工作,是要持守的,努力不懈的, 一代一代的延伸下來 。身體的改變,環境的變遷,不是一個退縮的理由。無論景況如何,深信在耶穌裏,主必按著我們的需要、看顧保守。保羅對傳福音的堅持,培育下一代的決心,都是我作主門徒的一個好榜樣。 藉此也借鮑博士重新詮釋的「當跑的路」,互相勸勉、互相激勵;讓我們學效保羅,以生命作見證,一同奔跑天國的路,持守主耶穌基督的道,打那美好必勝的仗;同得主耶穌的讚許、同得冠冕。配合今年粵語堂的事工策略,作一個「激進」的門徒, 培育門徒、廣傳福音。
小回顧、大展望
團長:徐明元 2019年很快又過了一個月。 回想剛過去的1月份,約書亞團契與國語堂的弟兄姊妹們合團,迎接農曆豬年的來臨。當晚有超過120名弟兄姊姊和多位新朋友出席,場面熱鬧。唐兵執事率領其團隊包了500隻餃子,「量」以外還盡顯心思。除了有「熟口熟面」的白色餃子外,還有相當應節由紅菜頭壓碎與麵粉磋成紅色的餃子,以及用波菜汁造的綠色餃子。約書亞團則還以「脆豬」一隻對應。此外,一家一餸Potluck也令我們嘗到一些平日很少吃到的地方小菜,令肚腹享受了一頓千金難買的盛宴。大家盡情投入唱詩和遊戲,使會場升溫。而三名弟兄姊妹的分享,令我們看到上帝的奇妙作為。 另外,新一屆團契職員會上月與各組長進行了一個分享聚會,聆聽默默辛勤多年的組長們的心聲。看到他們忠心的事奉,著實感恩。因著上帝差派他們當小牧人,分擔了職員會不少工作。期望未來每季一次的聚會,加深彼此的配搭和互相鼓勵,興旺福音和團契事工。 約書亞團契職員會在今年餘下的日子,將繼續肩負團友們對我們的期盼,以及上帝給予我們的託負,繼續在三大方面推展事工: (一)與團友們一同在行走天國路上並肩而行,提昇我們每一個人的屬靈素質; (二)更多關懷團友和週遭的需要,彼此支援; (三)投入教會的事工拓展,做好門徒的職事。 我們誠意邀請您出席本月23日星期六晚上,鍾伯文牧師(證道浸信會美麗徑堂)對團契意義的分享,以及3月23日晚上,團契職員會與大家圍爐座談。
來 ! 這是約書亞團契 !
漁夫 約書亞團契的團友都是一班快要登陸或已經登陸,快要退休或已經退休,等著抱孫或正在弄孫為樂的一群 ! (但有少數團友的子女仍在大學裡學習)我們在教會、家庭或工作中都承擔了相當的重任;我們當中有正處於人生高峰,經驗豐富,事業有成,亦經歷過不少人生高高底底,因著多年聽道,腦中載滿了神的話語;願我們如保羅所說「在神一切的旨意上得以完全,信心充足,能站立得穩」(西四12下)。而我們當中也有正處於人生低谷,身體退化,面對大小疾病,眼力、耳力、體力、腦力、心力、經濟能力都有些疲乏困倦;又或經歷了父、母、甚至身邊的同輩突然離世的傷痛 ! 聖經中的約書亞是繼承摩西使命,為神去爭戰、攻城、得地 !「約書亞」一名,意思是「耶和華救主」或「耶和華救恩」。這個希伯來文的名字,等於希臘文的「耶穌」,所以約書亞豫表新約時代的主耶穌。當頒賜律法的摩西死了以後,約書亞就進來,帶領以色列人進入美地,像主耶穌把神的子民帶進安息。 記得有團友在團契中分享今天的約書亞老化了、吃少了、舊了、感情冷了、出席也少了… 難道約書亞們就是這樣Papa… Grandpa… Uber 一生?唉 ! 有一次在團契中聽到分享,我們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個階段都是新的,到了 60 是人生的另一個新開始,因為你從來未經歷過 60,70、80、90,全都是新的 ! 變老定變好?一年比一年新?但願我們都如耶利米在哀歌中仍能說出「每早晨這都是新的,祢的誠實極其廣大」(哀三23)。 很喜歡退而不休的許冠傑在1982年作品「新的開始」副歌裏 : 「曾經,犯過的錯誤百千次,明白到做人確不易,那麼花心思,如今,是我改變後的心智,重面對未來每一事,會有新的法子,尋求新的意思,來! 憑著毅力意志,有新的啟示,愚昧閉塞可終止,來 ! 重頭讓我試, 再寫新的一頁 齊踏上新的開始,准我做多次 ! 」 記得團友在團契中分享他在失業,脚痛,患癌期間得到弟兄姊妹的幫助,感受到神的愛在我們中間 …
幾許楓語 之 無懼伊斯蘭國
鄭健華 伊拉克敘利亞伊斯蘭國(The 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Syria ,縮寫為ISIS)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3年爆發的第二次海灣戰爭,當時美國和一些盟國進軍伊拉克,推翻獨裁者薩達姆•侯賽因。當時和盟軍及新伊拉克政府作戰的各種武裝力量之中,有基地組織(al-Qaida)在伊拉克分支機構的極端伊斯蘭武裝。ISIS脫胎於基地組織某下屬分部,最初以伊拉克為中心,以“伊拉克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of Iraq,縮寫為ISI)而聞名,數年前敘利亞內戰爆發後,這個武裝力量進佔敘利亞境內部份地區,並給自己的名字增加了第二個S,即敘利亞的意思,最後蛻變成為ISIS。 現時ISIS佔領的地方對基督徒來說並不陌生,它所蹂躪的大馬士革地區,曾經是使徒保羅遇見主而改變他一生的地方,也是約拿先知老大不願意叫人悔改的尼尼微所在地。伊拉克曾是150多萬名基督徒的家園,而隨着越來越多基督徒逃離當地,像曾是先知約拿和亞伯拉罕等《聖經》人物故鄉的基督徒社區現已瀕臨消失,耶穌的母語亞蘭語也遭遇類似窘境。去年的消息顯示,ISIS成員甚至挖掘過先知約拿的墳墓並予以破壞。 ISIS的暴行令人不寒而慄,殺害異見份子的手法包括斬首、火燒及溺斃等。根據統計,1910年,基督徒佔中東人口13.6%,2010年下降至全地區人口的4.2%,預計到2025年,基督徒將只佔人口的3.6%。這種急降是由多年來的政治或宗教逼害造成,ISIS連只有4%的人口也要趕盡殺絕,原因不言而喻,就是要滅絕所有與他們信仰不同的人。21名埃及志工在利比亞慘遭ISIS民兵斬首之後,國際社會才驚覺ISIS地盤已經擴散到北非地區,和歐洲大陸只相隔一個地中海,ISIS甚至揚言要以利比亞為據點,揮軍北上征服羅馬。 ISIS可怕之處不僅囿於軍事行動,還在於意識的散佈。它宣揚恐怖手段,除滅與自己信仰不同的人,衍生出一些個別極端人士,媒體稱之為「獨狼」(one wolf),他們沒有組織,只是隨己意而行,視人命為草芥,最近頻繁發生的事例包括前年十月加拿大國會山莊槍擊案,導致一名士兵死亡;十二月澳洲悉尼咖啡室挾持人質事件,造成三人死亡四人受傷;去年一月法國查理周刊遇襲事件,導致20人死亡24人受傷;六月突尼斯海灘恐襲事件,造成32人死36人傷等。這種似乎是散兵游勇卻受到某種意識型態支配的襲擊,有別於九一一的嚴密組織和事先作出全盤策劃,化整為零的血光之災霎時就臨到身邊,要對付或者預防就更加困難。 美國福音派作家及自由大學前副校長摩爾(Johnnie Moore)於2014年十月親身前往伊拉克北部庫爾德地區,搜集IS從夏季侵佔敘利亞和伊拉克大部分地區以來如何野蠻對待基督徒的第一手資料,催逼他撰寫了 《無懼伊斯蘭國》Defying ISIS: Preserving Christianity in the Place of Its Birth and in …
團長的話
團長:徐明元 約書亞團契在2019年有什麼攪作? 首先,約書亞團契的團訊在沉睡多時後,新一年重新出發,並且改為電子版。 其次,推出電子版目的,除了考慮流動通訊已經無遠弗界,人人幾乎都是手機「機不離身」之外,最重要是要希望能夠做到加強團友之間的互動。在網頁上新設有討論區,增加彼此交流看法的機會,從而加深對人及事的認識。(見另文介紹) 第三,除了上述「硬件」之外,新一屆職員會期望與團友們一同肩並肩地行走天國路,發揮彼此聯絡、一起學習及並肩事奉,期望我們這個社群共同在教會、家庭、職場和社區裡發揮持久的影響力。 具體就是職員會與小組加強聯繫,每名團契職員均負責關顧一至兩個小組,期望能做到團契職員人人均要分擔當起關顧團友的職責。愛筵(Pot of Love)也會重新啟動,令參與不同小組之間的團友有增加認識機會。 此外,職員會也安排外展服侍。透過服侍,加強團友之間的認識和合作,發揮互為肢體的效用,而且把基督的愛心傳遞給社區。 最後,透過不同形式的讀經活動,一起經歷上帝話語的能力,能盼在屬靈生命上有更多的分享。 以上三點均是新一屆職員會,在參考過大家去年9月,在團契聚會中對有關目前團契狀況的看法(附圖)所作出的回應。 團契狀況 2018
Keep Fit
白陳慧莊 「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 (提摩太前書四8)話雖如此,誰不盼望身體和心靈都健康呢? 做運動、與神有更好的關係,是大部分基督徒的新年願望;但是,新年願望能夠持久地實行的機會通常不是很大,我自己就經常多次作出這樣的新年願望,但到年終回顧時,總是對自己失望。 幾年前我開始與William一同實行「看電視做運動」 — 一同看一套粵語電視劇,一邊做運動,效果不錯,因為要追連續劇,所以第二天有動力去繼續做運動,而且做運動的時間也很快過,不太辛苦,也不用浪費金錢和時間去 gym。但這種做運動的方法,是屬於「操練身體,益處還少」,對於「敬虔」的操練,作用並不大。 兩年前安省、魁北克省、BC省、和紐芬蘭省,花了很多億的納稅人金錢,推出了一個叫做CARROT的App,鼓勵國民以多行路來做運動。(Carrot紅蘿蔔是指甜頭、好處、誘因。這是比喻一隻騾子,脾氣硬,不聽命令,而主人要牠拉車,就在牠面前吊根紅蘿蔔來誘牠向前走。) CARROT是個積分計劃,行到某個目標步數,就能夠賺到積分,積分夠了就可以換取戲票、或入油、購物⋯⋯等等。於是,我就開始去做那隻騾子,每天晚飯後我就在家中繞着廚房行,直至達到目標步數為止。其實那隻紅蘿蔔小得可憐,我曾算過,每次達到目標所賺到的積分,只等於入油費兩仙而矣!而且挑戰也有很多,有時候電話計算步數的app有問題時,就會計少了步數,我行到沒完沒了也不能達標,而且自己也不是天天都有時間行的。不但這樣,每星期達到目標後, CARROT 就會加我的步數,最高曾經加到近二萬步,那時我就決定罷工不再行,幾個星期後 CARROT 就自動減低目標步數。 做一隻騾子對於「敬虔」有什麼好處?有一段時間,我曾經一邊行一邊聽講座,時間很快過,對聖經或事工的認識也加深了。後來我又開始背聖經,一邊行一邊背,另一方面我有一個每星期五都一起查經一起背誦聖經的小組,去年我我們開始查啟示錄,查經前我就開始背那段聖經,這使我更容易留意到經文的細節,查完後我繼續去背誦那段經文,使印象更深刻;這樣我一邊行一邊背誦聖經,2018年就這樣過去了,啟示錄查完了,而整卷啟示錄我也背誦完了。這樣背誦聖經,是否表示我對聖經十分熟悉?當然不是,啟示錄背完了已有幾個星期,大部份經文我也忘記了。但是藉着我背誦的過程、當中的掙扎、思想聖經作者為何這樣寫的細節,神就對我說話,模造我的生命。背誦經文,也訓練我的誦讀、發音技巧,以致在教導或公開說話時,說得更暢順。 最近省政府對CARROT 金錢上的支持已經停止,所以已經沒有每天達標的積分,但是與行路同伴一同達標仍然可以賺取積分,我的同伴當然就是William,我們各有自己的步數目標,各有自己的生活節奏,但我們就這樣互相鼓勵、互相扶持地一同行下去,每5-7天就各賺到20 air miles。2019 年開始了,盼望你也有你的目標,可能不是賺取CARROT積分,盼望你用你的方法,操練你的身體和敬虔;願你找到你的同伴,與你同行!
重啟約書亞網站
威伯 約書亞團訊是我們團契的一個特色,教會、團契及小組活動、弟兄姊妹近況、新朋友介紹、團友心聲、靈修分享、代禱事項等等;它在聯絡團友上作了一個重要的地位。隨著資訊的發達, 通訊形式的改變,團契網站在2004年四月應運而生。然而,新一代的社交媒體,更改了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模式,網站的點擊率和團訊的取閱跌至近乎於零,團訊及網站於2014年八月後便全面停辦。 2014年的團訊及網站 職員會決定在2019年重啟約書亞網站,用以加強團契與團友的聯繫,亦作為教會與團契的橋樑。以往的約書亞團訊或網站是單向溝通,比起現今流行的社交媒體的互動模式比較遜色; 然而,社交媒體也有它的限制和短處。今次網站重新編寫,針對傳統網站的不足,配合新科技,在設計上是電腦及手機並融,,即是,無論你是用電腦或手機,你都可以使用自如; 網站會選擇連接一些經過審核的社交媒體, 團友可藉這些結連與大家分享(如相片集)。 除此之外, 新網站將會設置互動分享區,團友可以利用這設施互相交流,分享需要、代禱代求。 互動分享區的初步構思和分類: 有傾有講 聖經討論 (你所念的你明白嗎) 請差遣我 (建立小組、一同成長、服侍教會及社區) 好介紹 (有好嘢當然要分享) 傾心吐意 (無論大事小事、盡訴心中情) 有感而發 (忽然突發奇想,想與大家分享) 禱告牆 代禱要求 (多禱告,多有能力;少禱告,少有能力;沒有禱告,就沒有能力) 當然,網站管理員會按照實際的需要增加或減少不同的主題。 現今資訊溝通的方便也帶來了不少個人資料保安問題,為保障團友私隱,網站有些區域是「會員專用」;要成為會員只需要一些簡單的登記便可。登記方法是以自助形式(請選擇「會員服務」–>「註冊」),登記時請輸入你想用的用戶名;用戶名 (username) 會在留言名單上出現,其他資料是供網站監察及保安主管核對之用。密碼 (password) …
Invitation Letter for volunteering
Edward Tsui Hello everyone, We have posted all the great volunteer opportunities that await you this year on our notice board. We realize many of you may not make 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