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書亞編輯部
林榮洪博士在2013年3月在團契中教導我們禱告的操練,其後鄭健華弟兄整理後在我們團訊登出。好歌不厭百回聽,真理不厭百回讀;在此重登當日林博士給我們的教導,好讓我們重溫及操練。
引言
談到禱告的操練,我想跟大家先讀一段經文,就是記載在馬太福音第七章7-11節的登山寶訓,「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求魚,反給他蛇呢。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麼。」這段經文是耶穌基督教導門徒如何祈禱,祈禱固然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課題,每個人都懂得去做,也是基督徒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正因如此,我認為嘗試真正瞭解到底禱告是甚麼一回事,嘗試建立一套整全的禱告神學,就顯得非常有價值。
一 、 禱告的應許
禱告是人生非常重要的活動之一,禱告也是心靈的真正家鄉。耶穌基督在馬太福音第六章提醒門徒,禱告的時候千萬不要學兩種人,其一是法利賽人,因為他們的做法十分虛偽,只是要向人炫耀敬虔,而缺乏真正的意義。其二是外邦人,因為外邦人禱告用上太多重複的說話,喋喋不休,嘮嘮叨叨,以為這樣跟上帝糾纏,就可以得到上帝的回應。之後耶穌基督就教導門徒主禱文,主禱文是一個內容精簡而深邃的禱告,每句說話都可圈可點,滿有神學的意味。
耶穌在第七章從另一個角度教導門徒祈禱,提出禱告的應許和上帝的應許,以鼓勵我們多實踐多操練。能鼓勵我們多祈禱的一個鮮明信念,就是上帝必定垂聽禱告,祂深知我們的處境。或許有人覺得上帝十分繁忙,不少事情包括天災、人禍、飢荒、瘟疫和戰爭等,都有待上帝的介入與處理;我們自己的事情只是雞毛蒜皮,無謂打擾上帝好了!這都是窒礙我們在禱告上進深的一些原因,故此主耶穌在這裡簡單而明瞭的提出,禱告帶有神的應許,祂必定垂聽;這些應許多少帶著命令和指示,第七節指出「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這裡三個動詞所表達的時式,帶有堅持不懈,並且越發有力的逼切感,就是去祈求、去尋找、去叩門,乃是一連串的行動。除此之外,耶穌這裡所提到的應許,是人人有份的,是一個普遍性的應許,所以在第八節耶穌再一次提到這句說話,「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這裡的名詞變為單數,意思是凡祈求的、凡尋找的、凡叩門的,都會給他這個答案,是每個人都有份的。人人都有這種特權,因為我們是屬乎神的兒女,是主的門生。
接著耶穌用了一些家庭生活的事例作比喻,第九節指出「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求魚,反給他蛇呢」,以此說明上帝的應許是非常具體而實際的。求餅求魚是生活上的必須品,地上的父母並不會拒絕兒女合理的要求,因為人間有親情,天地之間有愛。耶穌提出了餅和石頭,魚和蛇的比較之外,更進一步提出神人之間的分別,第十一節指出「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麼。」不好的意思就是邪惡,耶穌指出世人有罪、是邪惡的、是不好的,不過壞人尚且會做好事,將好東西給他的兒女,何況天上萬靈之父呢?由於神是絕對良善,因此會將最好的東西給那求告祂的人。
二、 禱告的疑問
如果要建立一個整全的禱告神學,我們需要對禱告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就要處理一些常見的問題。首先,有些人會指出,既然上帝無所不知,祂早已知道我們的光景,地上父母不待子女開口祈求,已早早滿足他們的需要,上帝又何需我們向祂提出要求呢?誠然,上帝無所不知是事實,祂的眾多屬性中有一種無限性,故此能夠瞭解個別信徒的光景,能處理個別人士對祂的呼求。祂既是無限,自然有足夠的智慧、能力和時間去處理,因此我們禱告的時候,無須擔心上帝會心不甘情不願,將我們所求的賜給我們,反而我們要擔心的是自己有否作好準備,去領受神的恩典。雅各書四章二節提到:「你們得不著是因為你們不求」,我們得不著是因為沒有求問上帝,這也是耶穌提到的「你們祈求就給你們」的意思。藉著祈禱,向上帝表達我們內心的光景,我們的需要和難處。很多事情即使親密如配偶,也未必能夠完全明白,因為人與人之間總存在著某些阻隔,不易找到一個知己;但上帝不同,由於祂是無所不知的,因此禱告的時候,我們是在祂面前表達一種謙卑、順服和倚靠。耶穌說「離了我,你們不能作甚麼」,我們就像葡萄樹的枝子一樣,跟葡萄樹結連。離了上帝不但不能作甚麼,甚至不能成為甚麼,因為我們是人而祂是上帝,我們的氣息、生命和力量,一切都要倚靠祂。聖經說得很清楚,我們的好處絕對不在上帝以外,因此,耶穌經常提醒作主門徒的弟兄姐妹,需要有一種童真,要像孩童一樣回到上帝面前。英文有兩個詞的意思應當分辨清楚,童真的意思不是childish而是childlike,like a child,這是耶穌基督要求我們做的,不要作一個childish,而是要作一個childlike的基督徒。換言之,無論甚麼事情都可以交託給上帝,祂會天天背負我們的重擔,願意承擔和盛載我們的難處。
禱告的第二個疑問是,有人會指出祈禱是沒有需要的,試看那些不認識上帝的人,他們沒有禱告,但照樣過著舒適而滿意的生活,物質生活甚至勝過基督徒;非基督徒一樣學業成績優異,工作順利,營商有道,社會地位過人,家庭生活照樣美滿。他們的生活看似比基督徒更豐盛,因此禱告是沒有必要的。要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們先看看上帝的恩典,恩典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普遍性的恩典(common grace),這些恩典人人有份,耶穌基督就曾在登山寶訓中說過「上帝使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由於是普遍性的恩典,因此基督徒讀書未必勝過非基督徒,基督徒營商未必一定有道,基督徒政治家不一定比別人出色。從「創造」的角度來看,由於所有人都是上帝所造,因此普遍恩典便人人有份,好享受上帝所創造的整個世界。另一種恩典是特別的恩典(special grace),即只有基督徒方能享受的恩典。耶穌基督說「有好東西給那些求告祂的人」,這種恩典包括與救恩有關的恩典,作主門徒的恩典,在天路歷程中遇見的關於神各樣祝福的恩典。靠著神的恩典,我們的罪方能得赦免;能夠脫離撒旦的誘惑、試探和打擊;能夠領受聖靈的帶領、安慰和醫治。我們能夠得到心裡的喜樂和平安,因為我們知道人生的方向,辦事的原則,這都是透過祈禱方能獲得的。上帝甚至願意差遺祂的使者,懷抱那些求告祂的人,倚靠祂的人,派使者保護他們。少壯的獅子尚且有機會缺乏食物,倚靠神的人卻一無所缺,這都是神特別的恩典。
對禱告的第三個質疑,就是基督徒的祈禱並沒有太顯著的功效,因為神有時並沒有按我們的禱告而行,恐怕這也是我們作基督徒多年的寫照,回顧過往不少這樣的日子,當會勾起我們內心的共鳴。再看馬太福音這段經文,知道上帝垂聽禱告是鐵一般的事實,但是否按照我們的祈求去成就,卻是另一回事。設想若兒女求石頭或者求蛇蠍,父母會否遂其所願呢?答案實在清楚不過。雅各書四章三節說「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求石頭求蛇蠍,即使得償所願也只會造成傷害,天父當然不會答允我們所求了!地上的父母尚且知道將好東西給他的兒女,真善美的上帝自然會將更好的東西,給予那些求告祂的人。我們當付出多一點信心,相信上帝必不會叫我們失望。
至於上帝不按照信徒所求的原因,可以歸納成以下幾點:
第一,登山寶訓之中耶穌基督所提出的應許是有條件的;禱告不是魔術,例如祈求彩票中獎便是妄求,有求必應其實是很可笑的。
第二,上帝的作為是按祂的時間,而不是人的時間。約翰福音記載耶穌在迦拿婚筵行的第一個神蹟,回應她母親馬利亞時即有「我的時間還未有到」的回應,可知神的工作有祂一定的時序。
第三,上帝有時保持緘默,不即時回應我們的祈求,亦不按我們的祈求而成就,可能因為祂想將更大的祝福、更多的恩典,在更適當的時間給予我們。我們往往太過短視,無法看到面前的整幅圖畫,但上帝有祂的無限性,因此清楚知道我們的前景,然後按照時間的規劃,成就在我們身上。
第四,這也許是生命的操練,上帝或許吩咐我們等候,就是要學習忍耐、順服、信心和謙卑等人生種種極大的美德。這些屬靈的美德,有助我們靈命的成長。需知道靈命的成長非朝夕的事,智慧需要點滴的累積,需要時間的磨合;不論智愚,都需要經過同樣的途徑。
第五,人所祈求的,或許與神的旨意有衝突,因此上帝儘管聽禱告,也不會按我們的意願成就。試看客西馬尼園的例子,耶穌祈求天父上帝將上十字架與上帝分離的苦杯挪開,但上帝並沒有答應祂的祈求,直至祂願意順服,「按照祢的旨意成就」。耶穌基督有人性的軟弱,不欲上十字架,但祂降世的目的就是要上十字架,這是上帝差遣祂道成肉身的目的。天父的旨意,跟主耶穌人性中內心的期望產生衝突,因此上帝保持緘默,直至祂順服,為人類成就救恩為止。因此,作為基督徒,藉著禱告尋求並且明白上帝在我們身上的計劃與救恩,是非常重要的。
最後我們要談到祈禱的真正意義,基督教信仰最重要的一環是建立神人之間的關係,這是一種生命的關係;耶穌基督的救恩,即在重建因人犯罪墮落而破裂與崩壞的關係。祂不但創造我們,而且重造我們的生命,於是有道成肉身、有十字架、有復活等的事情。基督徒就是擁有了神生命的人;他有從亞當而來被造的生命,當信奉主耶穌之後就有屬靈的新生命,有聖靈內住在心中。
三、 禱告的意義
從生命的角度來看,禱告又可以有三層意義:
第一,這是一個神人契合的新生命,而生命是需要成長的,我們不能長時間逗留在襁褓的階段,作一個屬靈的嬰兒。保羅就曾提醒哥林多教會的弟兄姐妹,不能只喝靈奶;屬靈生命也如肉身生命一樣,需要按日增長。因此,透過禱告來到神的面前,與神對話,就是向神支取生命的糧食,讓生命成長。疏於禱告的基督徒,雖然有生命,卻缺少屬靈糧食的供應;而沒有食物,屬靈生命便難以成長,這是不難理解的。每次禱告的時候,與神有溝通與接觸,自能向這個生命的源頭,領取屬靈生命的供給。屬靈生命成長後,才會明白到能夠與上帝溝通,乃生命中最有價值與意義的事情。記得福音書記載那位患了十二年血漏病的婦人,她雖然知道自己無藥可醫,但憑著一點信心,觸摸耶穌基督的衣裳,竟然能夠得著從主而來的力量,治癒患了多年的血漏。與神接觸,不但靈命得著供養,而且疾病得著醫治,心靈得著溝通,人生得著提升,最終能夠體會屬靈的實際。
第二,這是一個神人契合的新生命,生命是需要栽培的,要花功夫和時間將它深化。古語云「人生得一知己可無憾矣」,若在教會得到一個屬靈知己,則更是神所賜予莫大的祝福;但問題是,他或她如何能夠成為你的知己呢?你的配偶,為何能夠成為你一生共聚的對象呢?明顯的是你在對方身上,必定花了不少時間和心思來建立這份感情。同一道理,我們與上帝建立關係之後,就要藉禱告將關係深化。生命貴乎相遇,基督徒的生命貴乎與上帝有更多的相遇;人生盡在有情,基督徒的人生盡在與上帝建立這份感情。創世記十八章記載,「神說我所作的事,豈可瞞著亞伯拉罕呢」,教會歷史上很多屬靈偉人,相信都有這種寶貴的屬靈經驗,就是上帝將祂自己的事顯明。這份情是需要時間建立的,一旦建立之後,就能豐富我們的生命。若果我們感到人生苦無出路,生命了無意義的話,就應該回到神那裡,重建這份珍貴的友情。多一次的禱告,即能多一次跟那位永恆、完美而無限的上帝多一次接觸,多一次領受與體會屬靈的事。保羅說我們要學習不住的禱告,就是要在神面前有一種不住的醒覺(awareness或 consciousness),就是上帝與我們同行同在,我們可以隨時隨地向祂表露自己的心思意念,與祂對話;因為上帝是我們天上的良朋,是地上的摯友。
第三,禱告是我們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生的目的就是認識上帝,享受與祂同在,這是作基督徒的最高目的。上帝願意藉著耶穌基督,邀請我們每一個人進到與祂三位一體神聖的團契當中,與祂同度永恆的人生。啟示錄三章二十節提到耶穌基督曾經對老底嘉教會說,「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凡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馬太福音第七章說的是我們去叩門,這裡則是耶穌基督在我們心門外叩門。我與他(他是單數),他與我一同坐席,這就是屬靈的二人世界。換句話說,我們與上帝的接觸點就是耶穌基督,我們與耶穌基督的接觸點就是內住的聖靈;故此上帝在這裡是向我們發出邀請,讓我們進到與上帝獨處的二人世界中。藉著禱告,我們的心靈就能與三位一體的神同在。當人能夠越接近上帝,即越能有份於上帝的性情,人就會更聖潔、更豐盛和更完美。人若能在今生得嘗上帝的深恩,先嘗永恆的滋味,就是不枉此生了;因此禱告可說是永恆的先嘗(It’s a foretaste of eternity),是心靈真正的家鄉。
結語
英文有這樣一句諺語,”If you fail to plan, you plan to fail.” 屬靈的操練與成長是要計劃的,我提議給各位的計劃是「禱告三定」,就是定時、定點及定內容。
首先是定時,我們應該每天定下一些禱告的時間。耶穌基督曾經說過,離了我你們不能作甚麼;若果一天二十四小時,我們也沒有甚麼時間與主結連,以發揮基督徒的人生,這就是我們的失敗。讓我們選定一個最適合的時間,無論是工作前,或工餘之後,找一段時間完全安靜下來,獨對上帝。
其次是定點,定下一個地方去祈禱,選一個沒有人打擾的地方,沒有收音機、沒有電視、沒有人聲,尋找一個自己的空間去禱告。
最後是定內容,找一本記事簿記下你需要禱告的事情,教會有很多事情需要大家禱告,每個主日後保留你的程序表,按著單張的內容為教會禱告。多一點禱告,多一點力量,就可多參與一點教會的事工。耶穌基督既然提到離了祂,我們就不能作甚麼,因此我們應將所有大小的事情,完全交託;無論是我們的、兒女的、家庭的、公司的、教會的、朋友的、社會的以致國家的事情,都需要禱告。禱告是我們事奉之中一個很重要的利器,幫助我們有力量承擔更多的事情,最終能夠作一個世界性的基督徒(a World Christian)。